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综合

每日速读!林歌 | 红袖添香,古人读啥书

来源:顶端新闻 发布时间:2023-04-23 20:12:54

文/林歌

林歌,80后,文学爱好者,旅游规划师。行遍千山万水,写过四海八荒。新浪微博@林歌,公众号:握刀听雨堂

代表作:武侠系列《银月洗剑传奇》《刺世嫉邪赋》《凤凰东南飞》《光明皇帝》,青春系列《南塘》《一场游戏》《一个地方,两个姑娘》,两京系列《长安古意》《东京梦华》,诗集《江湖故诗》等,计2000万字。


(资料图)

#故乡风物#

#春醒:古人咋过春天#

如果古代有“世界读书日”,各位大佬最喜欢读什么书?

关羽关二爷,肯定是《春秋》。

他投降曹操,为了避免与二嫂共处一室的尴尬,秉烛立于户外,读的是《春秋》。

他千里走单骑,经过荥阳关,从事胡班放火烧他的时候,也在读着《春秋》。

曹操在华容道狼狈逃命被截住时,打动关羽的,也是《春秋》:“大丈夫以信义为重,将军深明《春秋》……”

后世之人,供奉的关公像,都是一手挽关刀,一手握《春秋》。

那么,《春秋》是本什么书呢?

其实这就是一本鲁国的史书,针砭时弊,五花八门,后来孔子他老人家为了弘扬正能量,对其进行重新修订。

因为他老人家在文学界的超高地位,所以这书就被列为历朝历代的必修课,成为“五经”之一。

当时没有纸,要写书就得刻在竹简上,所以成书的内容非常简单,通篇某年某月,某人去某国,骂人了;某年某月,某国看某国不爽,干了一架,爽了。

基本就是词条的罗列,跟后世的《百家讲坛》《某某读史》精彩程度不能同日而语。

这事儿记录的人门儿清,但看的人可能一头雾水,为了便于理解,后世之人便不断加注释详解,这便有了《公羊传》《谷梁传》和《左传》,即“春秋三传”。

因为《左传》长于记述战争,又善于刻画人物,重视记录辞令,文学价值极高,所以后来就成了《春秋》的代名词。

所以,后人猜测,武将关羽读的春秋,就是《左传》。

上面说了,《左传》长于记述战争,记录了诸多提供许多鲜活的战争案例,被人成为“相砍书”。

关羽完全将其当作兵书来学习的,就跟多尔衮喜欢《三国演义》,从中领悟到兵法的奥妙和各种阴谋诡异、战争策略等等,是一个道理。

同样喜欢《左传》的,是杜甫的十三世祖杜预。

他当过三国曹魏的尚书郎,封丰乐亭侯,后来当了西晋的河南尹、度支尚书、镇南大将军,进封当阳县侯。

他虽然是个文人,但多数时候都在打仗,所以跟关羽一样,拿《左传》当兵书看。

他比关羽厉害的地方是,精心为《左传》作了注,写成一部《春秋左传集解》,后来成为唐朝的官修科举教科书。

因为教科书是自家人编的,就相当于考试重点都给圈好了,所以杜甫考起试来,得心应手,成绩名列前茅。

但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“野无遗贤”的闹剧,结果杜甫那一届的考生,全部落榜。

那个时候,估计杜甫最想对李林甫说的话,就是《左传》中的“尔何知?中寿,尔墓之木拱矣”。

意思就是,你就作吧,早晚让你坟头长草!

而杜甫永远的偶像,李白最喜欢的书,可能有点儿驳杂。

比如说他少年的时候,喜欢庄子,常常当众背诵:“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。鲲之大,一锅装不下,需要两个烧烤架……”

——哦,这是吃货苏轼,以后再说。

《庄子》中翱翔宇宙的神话,使李白思接千载,视通万里,为他以后写诗,赋予了瑰丽的想象力和豪迈的气概。

他还喜欢《楚辞》,能从雾霭中看见:“若有人令山之阿,批薜荔兮带女萝……”

为他以后的诗歌,赋予了浪漫主义的色彩。

到了青年时代,李白喜欢上了剑术,甚至多年以后还以自己曾当街杀人跟人吹牛逼。

所以,他在最叛逆的青春期,应该最喜欢《史记》。

“游侠列传”系列里的聂政、专诸、朱家、郭解等都是他的偶像。

十八岁之后,李白开始游历巴蜀,遇到了一个叫赵蕤的人。

赵蕤学贯古今,谈起前朝后代人物故事滔滔不绝,说起天文地理、三教九流,以至麻衣神相,无不知晓。

再加上他好击剑任侠。

所以,一见之下,李白就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。

而赵蕤也对李白这个负有不羁之才的小兄弟也十分赏识,便给悉心讲授自己刚刚完成了的专讲王霸之学的《长短经》。

这本书共有十卷,六十三篇,合为十卷,函括“君德”“臣行”“王霸”“是非”“通变”“相术”“出军”“练士”“教战”等内容。

既是治平之道,又是立身之学,李白从中学到了不少辞章以外的学问,心中开始焕发出非凡的抱负和盖世的雄心。

他甚至为李白指出了平步青云的诀窍: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遍干诸侯,历抵卿相。”

意思就是,多走,多看,多结交人脉。

于是,之后的数年,李白便开始四方游历,出三峡,游金陵、扬州、荆州、太原、江淮等地,最终扬名长安,入了唐玄宗的青眼,飞黄腾达。

最后虽然得罪了杨氏兄妹,被贬出了长安,但唐玄宗也没亏待他,赐了他很多的酒钱。

苏轼跟李白一样,读得比较驳杂,春秋百家,汉代辞赋,以及乐府唐诗等等,多有涉猎。

他声称要遍识人间字,读尽天下书,跟他那个不着调的爹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他爹苏洵,年轻时是个街溜子,爱打架,爱听曲,爱喝酒,就是不爱读书,是个典型的宋代八零后,垮掉的一代。

后来他家一个亲戚石昌言,考中了进士,荣耀无比,苏洵看得很是羡慕,这才开始发奋读书。

当然,这个时候读的都是《论语》《孟子》之类的圣贤之书,目的只有一个,科举考试。

他还用自己不堪回首的往事,作为反面典型,激励苏轼和苏辙两兄弟,要多读书,不要荒废青春。

苏轼的阅读兴趣,就是在那个时候打下的基础,涉猎了儒释道等多领域的经典。

除此之外,他还积极阅读同时代的畅销书,比如《庆历圣德诗》。

后来,欧阳修、范仲淹等人推行“庆历新政”,倡导文学革新运动,结果遭到守旧派的打压。

国子监教授石介就写了一本《庆历圣德诗》,为范仲淹等人鸣不平。

苏轼就很想读。

但这本书因为涉及政治,苏洵不想让他读。

苏轼却给出了必读的理由:“如果他们是天上的人,那我读不读无所谓;但他们跟我一样是凡人,却做了天神一样的事儿,为啥不能读呢。即使现在不读,以后也会读的。

苏洵彻底无语了,只好将《庆历圣德诗》递给他,一副港台腔儿:真是被你打败了耶。

但有一样书,苏轼却不喜欢读,这就是关二爷常读的《春秋》。

究其原因,可能跟童年的经历有关。

童年时代,他那个不着调的爹突然转性,喜欢上了读书,所以就常常逼着苏轼读。

我们知道,苏洵写过一篇著名的《六国论》,对历史方面非常着迷,所以就照着自己的爱好培养苏轼,常常逼着他读《春秋》。

《春秋》何等微言大义,何等枯燥,苏轼一个小孩子哪读得懂。

读不懂就会抗拒,抗拒就会挨揍,于是,童年阴影就这么形成了,以致于到老年被发配至儋州时,还会想起童年被逼读《春秋》的噩梦。

他醒了以后,甚至还写了一首《夜梦》,记录自己被父亲所逼迫读史书的恐怖场景。

诗是这么写的:

夜梦嬉游童子如,父师检责惊走书。

计功当毕《春秋》余,今乃始及桓庄初。

怛然悸寤心不舒,起坐有如挂钩鱼。

意思就是,童年时代,玩得正嗨呢,突然想起还要背诵《春秋》,于是手里的玩具,嘴里的零食,立刻不香了。 

苏轼被贬儋州时,已经六十二岁,居然还能做这样的噩梦,可见童年读史留下了何等的阴影。

但苏轼的恩师欧阳修,却最喜欢读史书,毕竟是修过《新唐书》的人。

欧阳修读起书来,是个狠人。

他有个著名的读书当在“三上”理论,即枕上、厕所上、马上。

我们现代人将这个“三上”理论执行得倒是很彻底。

枕上,即枕边书,睡前翻几页,睡得香。

厕所上,即蹲坑的时候,手里必须掂本书,才能拉得畅快。

马上,当然我们改成了车上,坐车的时候,看书是最能打发时间的,特别是长途出行。

不过,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,我们在坚决执行这“三上”理论的时候,只是将书换成了手机。

宋人喜欢读书,除了自身真的喜欢之外,最重要的是能够将读书变现,毕竟自家的皇帝都说了,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,书中自有千钟粟”。

书中自有黄金屋。这个确实有:司马相如给金屋里藏着的陈阿娇代笔了一首《长门赋》,得了千金的稿费。

书中自有颜如玉,这个也有:宋朝时,每到科举放榜时,各地豪绅就会直接将高中的举子挑回家当女婿,即榜下捉婿。

至于书中自有千钟粟嘛,这个实打实的有,这不就是菜谱嘛。

宋代最有名的菜谱,当属《东京梦华录》。

这是一本彻彻底底的菜谱,有肉食、面食、饮料、下酒菜、水果、甜点、零食,甚至还有冷饮。

按时节划分,有夏食、冬食,还有各种节日美食……

如果苏轼能够再多活几年,肯定喜欢,以及作序推荐。

毕竟,比起吃,没有谁会比苏轼更擅长。

当然,我们不是苏轼,没有朝云和春娘为我们红袖添香,夜伴读书。

但我们,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。

若等好世界,可以寻一处青山绿水休闲地,与花鸟为伴,翻翻闲书,相信一切喧嚣,都会被治愈。

#作家们的枕边书##享阅顶端#

标签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北冰洋晨报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  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