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综合

每日快看:“北宋御用汝窑器”的七次劫难!

来源:古玩收藏艺术品鉴定 发布时间:2023-05-11 10:17:21


(资料图片)

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,宋代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,汝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
它以其工艺精巧,造型秀美,釉面蕴润,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,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,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。 北宋末年,金兵入侵,宋室南迁,由于长期兵灾战祸,汝窑被毁,技艺失传。 虽然元、明、清历代中国民间窑场仍然不断烧制,但因种种原因,均未成功。 汝窑在当时的历史时期,成为了文化与艺术的典型,是当时官窑发展、制瓷业发展的里程碑。 汝窑的烧造历史(一)民汝瓷(约北宋早期—金代) 1、初创时期:北宋早期。以烧制白瓷为主,兼烧少量青瓷和黑瓷。青瓷施釉很薄,釉色还不稳定,呈淡青色。器物以素面为主,仅见少量印花菊纹等装饰。 2、发展时期:北宋中期。仍以白瓷为主,但青瓷数量明显增多,施釉均匀,釉层变厚,装饰上新出现了莲花、牡丹、竖条纹和凸线纹。 3、鼎盛时期:北宋晚期。青瓷不仅数量上超过了白瓷,而且器类多样,花样繁缛,釉色以豆青和豆绿为主,还出现了少量天青釉瓷器,装饰上增加了印花龙纹、刻划牡丹和海水游鱼等,并在同一件器物上划花和印花并用,即器表划花、器内印花。除印花外,素面器物一般不使用模制,多采用手拉坯工艺制成。 4、衰落时期:金、元时期。青瓷釉色变深,釉面缺乏光泽,釉层内杂有褐色小斑点,器型增大,壁面加厚,器体显得粗笨。 (二)官汝瓷(约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—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间共20年) 1、第一阶段:创烧阶段。既烧制满釉支烧的天青釉瓷器,支钉粗壮,又烧制豆青和豆绿釉刻、印花瓷器。 2、第二阶段:成熟阶段。天青釉瓷器占全部瓷器的99%以上,传世的汝瓷形制应有尽有,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器类。 其中不少器类,无论素面还是有纹饰,大多采用模制,如洗、盘、钵、盆、碟、炉和部分碗、盏、套盒等,器物外壁有纹饰的用外模,内外壁无纹饰的皆用内模器物造型工整,器壁厚薄均匀,支钉小而尖,工艺非常精细。 大型器物或不便使用模具的器物如各类瓶、樽、器盖等,则以手拉坯工艺为主。此时,出现了大量的支圈垫烧器物。 汝窑历经七次劫难第一次劫难 北宋“靖康之难”是“北宋御用汝窑器”遭受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劫难。 在历次动荡中,对“北宋御用汝窑器”的破坏与损毁是不言而喻的。 第二次劫难 是元朝灭金。元朝建都北京。金国所藏“北宋御用汝窑器”从金国首都来到了元朝首都北京。 第三次劫难 是明朝灭元。明朝建都南京。元朝宫中所藏“北宋御用汝窑器”由元朝首都北京来到明朝首都南京。 第四次劫难 是明朝初年的“靖难之战”。明燕王朱棣与侄子明惠帝朱允炆为争夺皇位爆发了战争。燕王朱棣取得了胜利,攻占南京,其后又迁都北京。 明朝所藏“北宋御用汝窑器”,从南京又回到了北京。 第五次劫难 是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,明朝灭亡,大顺王朝建立。 然而,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北京仅仅统治了40多天时间,就被清军及其吴三桂军队打败,大顺军退走西安。 李自成逃离北京时,将明朝宫中珍宝抢劫一空,明朝所藏“北宋御用汝窑器”,又遭严重损毁。 第六次劫难 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。清咸丰十年(1860年),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,清宫珍宝遭到抢劫,清宫所藏“北宋汝窑器”,再次遭受灭顶之灾。 第七次劫难 是中华民国初年,故宫失窃。1912年,满清王朝逊位,中华民国政府成立。 根据中华民国政府对清庭的优待协议,清朝小皇帝溥仪仍住北京紫禁城中,直到1924年冯玉祥发动“北京政变”,才将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赶出紫禁城。 在这12年中,溥仪及其同伙大量盗取北京故宫文物,其中不排除盗取清宫所藏北宋汝窑器。 总之,从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,至1924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北京紫禁城。 在这797年中,“北宋御用汝窑器”经历了七次重大劫难,有些劫难甚至是毁灭性的。 虽然,今人无法知晓历代“北宋御用汝窑器”损毁的细节与数量,然而,历次浩劫对“北宋御用汝窑器”造成的损毁与流失是不言而喻的,随着岁月的流逝,“北宋御用汝窑器”数量愈来愈少,犹如昙花一现。

这就是当今“北宋御用汝窑器”凤毛麟角、存世量极少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觉得文章不错,请点右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再走喔    
标签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北冰洋晨报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  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